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持续奋战“火线”,在生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筑起“长城”。另一条战线上,武大人的科研攻关一直未停歇,从三尺讲台到战“疫”前线,一群武大人,默默地奋战在实验室,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成为抗疫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
武汉是国内高校科研力量比较雄厚的城市。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武汉高校中的临床医学和科研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这两所高校的几家附属医院,都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点医院。同时这两所大学还发挥学校综合学科的专业优势,迅速集结多学科研究团队,进行应急科研攻关,为一线抗疫提供科技支撑。武汉大学附属的两家知名医院,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共投入医护人员超过17000人,投入病床8600多张。武汉大学副校长唐其柱说:“武汉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具有完整学科体系的医学院,也有水平很高的几家附属医院,特别是人民医院、中南医院,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这次防疫的主要任务。”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武汉大学的医护团队不仅守住了自己的主阵地,而且还连续作战,接管了武昌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等多家医院。特别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还被赋予接管雷神山医院的重任。以中国速度建成的雷神山医院,共设床位1500张,汇集了来自全国的12支医疗队,涉及230多家单位,医护人员总数达2300多人,如何让这所临时医院科学高效运转起来?对于负责接管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来说,这是一个只许赢、不许输的挑战。一个多月来,雷神山医院运行有条不紊,先后收治了200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现在已经有1499名患者治愈出院。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除了在临床一线全力以赴救治病人,武汉大学还充分发挥多学科和医科相结合的优势,为一线抗疫提供科技支撑。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分子病原检测团队经常会一天几百,甚至上千次面对危险的新冠病毒阳性患者的标本。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是全国最早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机构之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艳说:“当时是采取两班倒,随着后面疫情的需要,我们就四班倒。机器不停,人可以休息,最高采集量可以达到一天1704个,现在大概测总量超过3万。”核酸检测是筛查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和患者是否痊愈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如果核酸检测结果不准确,有可能影响疫情防控和对患者的及时救治。为了给常规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方法增加保险系数,李艳他们依托武汉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与药学院刘天罡教授团队等机构组建联合研究团队,开始了争分夺秒的科研攻关。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应用了武汉大学联合研究团队最新开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方法。对于那些用常规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方法,疑似结果属于假阴性的患者,用这台仪器增加一次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据介绍,常规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方法仅针对病毒基因组上2到3个位点进行检测分析,而武汉大学联合研究团队研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方法,将检测范围扩大到9个基因、12个位点,能够全面覆盖病毒基因组上毒力相关的重要基因,检测范围提升了100倍,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据了解,新的检测方法还有一个明显优势。除了能够快速检测新冠病毒,还可以同时检测常见的十种呼吸道病毒,包括博卡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我们对它的传播途径、致病机理、救治药物等很多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只有依靠科学,发挥包括高校在内的科学人才优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锻造更多的抗疫利器,我们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